孩子分心、愛拖延?用「專注力遊戲」打造學習儀式感

June 05, 2025 12:00


 

不是孩子不努力,而是「進入不了學習狀態」
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孩子明明說「我等等要去寫功課」,結果滑個影片、玩個玩具,一個小時就過去了。提醒他,他卻一臉焦躁:「再等等啦!」

這不是偷懶,而是心理準備還沒完成。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指出,固定的『學習儀式』有助於大腦切換至專注模式,「進入學習狀態」其實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,而「儀式感」與「專注力遊戲」正是培養這種能力的好幫手。

 


 

什麼是「學習儀式感」?就像大人上班前的咖啡時間

所謂「儀式感」,就是在某個行為開始前,先透過一個固定的動作、流程、聲音、環境,幫助自己轉換心境。

我們大人習慣:

  • 上班前要先喝一杯咖啡

  • 睡前會滑一會手機

  • 運動前會先拉筋

 

孩子也一樣,他們需要從「玩耍模式」切換到「學習模式」的儀式

 


 

專注力不是「忍耐」,而是「進入狀態」

很多人以為孩子「不專心」是因為沒毅力、沒動機,但其實更常見的是——

他們還沒進入狀態,就被丟進學習現場。

 

與其硬要他們坐下、寫完,不如設計一段轉場時間,用遊戲的方式幫助他們「收心」。

 


 

5 種提升學習專注力的小遊戲(家長也能在家做)

以下這些方法都不需要花錢,也不需要3C,只需要一點「創意」與「陪伴」。

遊戲名稱 玩法簡介 學習效果
節奏接力 輪流拍手:一人1下、下一人2下…節奏加快 提升節奏感與專注力,活化大腦
找錯遊戲 兩張圖找不同,或穿左右不一樣的襪子讓孩子找 訓練視覺注意力與觀察細節
呼吸偵探 閉眼30秒猜周遭聲音數量與來源 放鬆緊張情緒,穩定進入學習狀態
限時任務 10分鐘內收好書桌、準備文具、倒水 建立節奏感與完成任務的快感
今天的學習印章 每完成一次學習就蓋章或畫圖紀錄 視覺化學習成就感,養成自我肯定

 


 

儀式感建立技巧:小細節,大魔法

你不需要為了孩子改變整間書房,也不必買昂貴的教具。建立學習儀式的關鍵在於:可預期性與持續性。

  • 固定時間:像是每週三下午就是「學習日」

  • 固定開場動作:學習前先倒杯水、點個小香氛、或聽首安靜音樂

  • 固定收尾儀式:像是學完後畫一張心得圖、讀給家長聽

 

這些行為就像是一把開啟「專注模式」的鑰匙,每次重複,就能強化大腦對這個模式的記憶。

 


 

想讓孩子更自律,先幫他們「找到節奏」

現代孩子的世界太快、太亂,他們常常只是缺少一個節奏、一段引導、一次被理解的機會。

「專注力」不是一種硬撐的能力,而是可以透過練習、設計、遊戲而慢慢建立的節奏。從今天起,試著為孩子的學習設計一段「開場」,你會驚訝地發現——

有時候,改變的關鍵不是內容,而是開始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