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遊戲 vs. 學程式,如何引導孩子從玩家變為「創客」?

September 03, 2025 16:56


孩子對遊戲的熱愛,正是學習的起點。探索如何將遊戲時間,轉化為培養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寶貴養分。

孩子為何沉迷遊戲?

當您看到孩子抱著平板、電腦,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,心中是否會升起一陣無力感?「為什麼他對寫功課沒這麼專心?」「到底要怎麼把他的心從遊戲拉回來?」這些都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。

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必須先理解,孩子對遊戲的熱愛,並非沒有理由。遊戲的世界充滿了挑戰、成就感、社交互動以及無窮的想像力。在遊戲中,他們可以成為英雄、探險家,體驗在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的經歷。這種成就感和沉浸感,是許多傳統學習方式無法提供的。

然而,我們不能因此就將遊戲視為洪水猛獸,完全禁止。相反地,我們可以將這份對遊戲的熱情,視為一個引導孩子進入「創客」世界的絕佳跳板。遊戲,不只是一種「娛樂」,更是一種可以被「創造」的「媒介」。

從「玩家」到「創客」的心態轉變

最核心的轉變在於心態:從「消費內容」轉變為「創造內容」。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,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。

1. 鼓勵「逆向思考」

當孩子在玩一款遊戲時,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問一些「創客」才會問的問題:

  • 「這個遊戲裡的角色是怎麼動起來的?」
  • 「這個遊戲的關卡是怎麼設計的?」
  • 「如果我是設計師,我會怎麼讓這個遊戲變得更好玩?」

這個過程,就是在培養他們的「逆向工程思維」。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遊戲的設定,而是主動地去拆解、分析、甚至想像如何重新建構它。

2. 提供「創造」的工具

要讓孩子從玩家變為創客,我們必須提供他們合適的工具。這就像一個喜歡畫畫的孩子,你需要給他畫筆和畫板。在遊戲設計的世界裡,有許多平台和軟體,例如:ScratchMinecraft 程式教育版Roblox Studio 等,都是非常棒的「畫板」。

這些工具的共同點在於,它們提供了簡單的視覺化程式設計介面,或者直觀的創作環境,讓孩子不需要學習複雜的語法,就可以開始創造。這讓他們從「玩別人做的遊戲」,變成「做自己的遊戲,讓別人來玩」。

家長的角色:創造力培養的守護者

作為家長,我們可以在這趟旅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:

  • 放下「對錯」的執著: 在孩子創作遊戲時,不要急著批評他們的作品「不夠好」或「很幼稚」。只要孩子有想法、願意嘗試,就是最棒的開始。
  • 鼓勵「試錯」的精神: 程式設計的過程充滿了錯誤(Bug),這很正常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:「沒關係,程式出錯了,我們一起找找看是哪裡出了問題。」這是在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。
  • 欣賞「過程」而非「結果」: 當孩子完成一個遊戲後,我們可以問他:「你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?你是怎麼解決的?」這是在肯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,而不僅僅是他們的最終作品。

遊戲,不該只是「消磨時間」的工具,更可以成為「創造未來」的起點。當我們引導孩子,從一個單純的「玩家」,轉變為一個充滿好奇心、想像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「創客」,我們不僅是教會他們一門技術,更是在賦予他們,在未來世界中,創造屬於自己價值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