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時代學程式,為何「溝通力」比純寫程式更重要?
August 05, 2025 12:00

只學寫程式,真的夠嗎?
許多來諮詢的家長都會問我們,學程式的重點是什麼?是該學 Python 還是 JaveScript?是該會做網站還是研究演算法?
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,但根據我們在教育現場多年的觀察,隨著科技的發展,一個更根本的能力正快速浮上水面,那就是「溝通與協作」的能力。
這聽起來可能有些違反直覺——學電腦,最重要的不是跟電腦溝通嗎?但現實是,這項能力正快速地成為決定一個人才,未來在科技領域能走多遠的真正核心。
讓我們把話說得更直接一點。
在可預見的未來,一個只懂得埋首寫程式,卻不擅長或不願意與人溝通、去深入理解需求的工程師,他的核心價值將會被快速削弱。因為 AI 正在成為一個極其高效的「程式碼執行者」,你給它清晰的指令,它就能產出品質不錯的程式碼,而且速度遠超人類。
當「執行」這件事變得廉價,那麼「人」的價值該往哪裡去?
答案很清楚:價值在於那些 AI 做不到的事——那些需要同理心、創造力與團隊協作的「溝通」與「決策」過程。
兩種工程師,兩種價值
在真實的職場上,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工程師的鮮明對比:
第一種,是「純粹的開發者」。
他技術能力非常強,邏輯清晰,給他一份明確的規格文件,他就能百分之百地實現出來。他的價值,展現在程式碼的品質、穩定性與執行效率上。他是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時的英雄。
但現實世界的專案,規格文件很少是一開始就完美的。當需求不明確、市場方向快速變動時,如果這位開發者不理解需求、不懂得主動提問、不習慣與非技術人員反覆溝通以釐清細節,只用自身立場與片面且有限的認知思考,那他再高超的技術,也可能用錯地方。
最終的結果,往往是做出一個技術上很棒,但沒人想用的產品,導致團隊士氣的挫敗和公司資源的巨大浪費。
第二種,是「問題解決者」。
他的起點,不是程式碼,而是「人」和「問題」。
接到任務後,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去跟客戶、產品經理、設計師溝通,像偵探一樣反覆探詢:「我們這次最想解決的『一個』問題是什麼?」、「目標使用者在什麼情境下會使用這個功能?」、「這個設計,背後的考量是什麼?」
他扮演的是技術團隊與業務需求之間的「翻譯官」和「橋樑」。他能把商業語言,轉化成工程師能懂的技術需求;也能把技術上的限制,用非技術人員能懂的方式解釋清楚,並提出替代方案。
AI 可以幫他寫程式,但無法取代他去進行這些至關重要的溝通。因為這些溝通充滿了模糊地帶、潛在的情緒和需要權衡的商業利益。
這兩種工程師,誰的價值更高?在過去,也許很難說。但在 AI 普及後,答案已經沒有懸念。
第一種工程師的「執行」價值會被 AI 大幅稀釋,而第二種工程師的「溝通」與「整合」價值,將會變得極度珍貴。
在橘子蘋果,我們如何培養「問題解決者」?
了解了這個趨勢後,橘子蘋果的課程設計,從一開始就圍繞著如何培養「問題解決者」而建立。我們教的不只是語法,而是把語法當成工具,去鍛鍊孩子更底層的能力。
1. 不只學語法,更是挑戰做「專案」
我們的課堂沒有單純的語法練習。孩子們從一開始,就要挑戰一個個完整的「專案」。因為在真實的專案中,他必須先「定義」自己想做什麼、為什麼要做,這就是溝通與思考的第一步。他必須自己規劃,而不是等著指令。
2. 強調「設計思維」,從使用者出發思考
我們引導孩子學習「設計思維」,鼓勵他們在程式設計前先觀察生活、發掘問題,並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解決方案。孩子們學習同理心,理解不同人的需求,並將這些洞察融入他們的專案設計中。透過不斷地提問「這個功能對使用者有什麼幫助?」、「有沒有更直覺的操作方式?」,孩子們不再只是程式碼的執行者,而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問題解決者。
3. 營造「動手實作」的環境,鼓勵探索與迭代
我們提供豐富的軟硬體資源,鼓勵孩子們將想法付諸實踐。課堂中充滿了實驗、嘗試與除錯的過程。孩子們從錯誤中學習,並在老師的引導下,不斷優化和迭代自己的作品。我們鼓勵他們不怕失敗,勇於探索未知的技術和方法,培養出獨立思考、主動學習和持續精進的能力。
學程式很重要,但只學程式,是遠遠不夠的。
AI 時代,技術的門檻註定會越來越低,但「溝通」的價值則相對地越來越高。我們要培養的,是能駕馭技術,更能駕馭溝通與合作的下一代。
這是在橘子蘋果程式學苑中,我們真心相信,並且每天都在努力實踐的事。
歡迎您親自來了解,我們是如何將這些理念,落實在每一堂課、每一個孩子身上的。
現在到橘子蘋果官網留下聯絡資訊,我們將有專人致電為您的孩子預約免費體驗課程,為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!
好文分享:OpenAI研究員:工程師想不被AI取代,請學「規格」——2025-08-01